李云迪的悲剧来源于他的草根身份

作为一个附庸风雅的人,我一直对西方文化情有独钟,我喜欢俄罗斯的普希金、果戈理、莱蒙托夫、屠格涅夫、陀思妥耶夫斯基、涅克拉索夫、车尔尼雪夫斯基、托尔斯泰、契诃夫、高尔基、肖洛霍夫、柴可夫斯基、里姆斯基-科萨科夫、拉赫玛尼诺夫、列宾等大师。法国的拉伯雷、拉封丹、莫里哀、司汤达、巴尔扎克、雨果、大仲马、小仲马、莫泊桑、罗曼·罗兰、萨特、加缪、米勒、马奈、德加、塞尚、莫奈、罗丹、柏辽兹、比才、德彪西等大师。英国的乔叟、弥尔顿、拜伦、雪莱、济慈、狄更斯、哈代、萧伯纳、透纳等大师。德国的莱辛、歌德、席勒、海涅、巴赫、贝多芬、舒曼、瓦格纳、勃拉姆斯等大师。美国的霍桑、朗费罗、斯托夫人、惠特曼、马克·吐温、德莱赛、杰克·伦敦、海明威等大师。

还有很多,不能再说下去了,否则这篇文章快变成相声《报菜名》了。在这些西方文化中,除了绘画巨匠之外,我对那些音乐界的大佬都特别关注。在关注他们的过程中,我得到了灵魂的提升和心灵的洗礼,就算去菜市场都觉得自己脑后金光环绕。如果你也想像我一样显得特别有文化,在饭桌上可以侃侃而言口吐莲花,如果你不知道巴赫和贝多芬,甚至不知道他们是哪个国家的,这些都不是问题,你至少要知道郎朗啊李云迪什么的,知道他们是弹钢琴的,而且都是我们中国的骄傲。

中国骄傲李云迪最近出了一个大新闻--有韩媒报道称,李云迪在10月30日晚的首尔演奏自己最著名的拿手曲目《肖邦第一协奏曲》时发生了失误,在台上突然断片,演奏被迫中断,根据报道翻译称,李云迪却将事故责任推卸给乐队和指挥,还有愤怒的观众现场要求退票。此事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。据说李云迪在弹奏第一乐章就出现重大失误,他尝试着省略一些音符以跟上乐队的节奏,但无济于事。在演奏第二、第三乐章时,他已经彻底崩溃,跟乐队完全不是一个节拍上。有业内人士称之为"车祸",李云迪犯了一位钢琴家能犯下的最低级失误。

现场观众在表演结束后,仍然鼓掌为他撑场面,但他却先将责任推给乐队和指挥,然后取消了CD签售活动,这一下彻底激怒了韩国观众。眼看事情不妙,李云迪立刻发出致歉声明,"非常抱歉在首尔音乐会上出现失误,在此向乐迷朋友们道歉!非常感谢乐团和指挥的包容和支持。作为一个钢琴家,我深知无论任何理由,都必须在舞台上交出一百分的表现,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。谢谢大家的指教。"但无论如何,在业内人士看来,李云迪能在这首最熟悉的协奏曲的演奏上出现这种失误,这是不可饶恕的错误,可见其业务生疏到何种地步。

"钢琴王子"李云迪18岁就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,成为首夺此奖的国人之后,从此一战成名,成为国内最炙手可热的古典钢琴天才,次年还登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为全国观众演奏,从此家喻户晓。最近几年,关于李云迪的新闻主要集中在娱乐八卦上,比如他和王力宏的同性绯闻、比如他热衷于参与各种真人秀,作为国际肖邦钢琴比赛评委为了参加黄晓明的婚礼而向组委会请假。总而言之,李云迪看上去越来越像一个娱乐明星,而不是什么艺术家。

李云迪之所以被人崇拜,是因为他是一个钢琴家,他的价值是艺术家的身份赋予的,而不是参与选秀节目的娱乐明星身份。在李云迪身上,我们看到一种"伤仲永"的命运暗喻,这是草根家庭走出的孩子始终难以逾越的一道命运鸿沟。

艺术是一个很奇特的行业,你要想在其中成为集大成者,除了需要惊人的天赋外,还需要原生家庭代代相传的艺术氛围和文化底蕴所影响。李云迪的家庭跟艺术没有任何关系,只有母亲早年曾短暂学习过芭蕾舞,这算是沾上一点关系。李云迪能有今天的成就,完全是靠自身天赋开路。据他李云迪开口说话之前,家人就发现,只要打开收音机,哪怕只是短短几个小节的旋律,就可以让哭闹的李云迪安静下来。李云迪一岁多的时候,已经可以跟着收音机学唱很多儿歌,到李云迪三岁的时候,唱歌已经不能满足他对音乐的渴望了。他在乐器店对一架四贝司的手风琴"一见钟情"。这架手风琴后来被李云迪的母亲作为云迪四岁生日礼物送给了他,成为了他的第一个乐器。后来发生的事情就跟我们看到的所有完美的天才故事一样,他学习手风琴和钢琴,遇到名师指点,最终功成名就。

仅仅靠天赋,李云迪是不是就从此平步青云、始终保持旺盛的艺术生命力?很遗憾的是,现实告诉我们,不是这样的。尽管李云迪得到的名利已经足够多,但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平静、内敛,充满力量的钢琴家李云迪,而是看到一个穿梭于各种名利场,拼命卖笑的娱乐家李云迪。究其根本来说,他的原生家庭的草根性和平庸性,无法从童年就给予其地底蕴性培育,在其艺术生命到达一个层面之后,就遭遇了瓶颈和天花板。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焦虑的、空洞的、无所适从的李云迪,他看上去非常害怕自己的存在感逐渐消失。

李云迪向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组委会请假参加黄晓明的婚礼,其实道理很简单,在这里他可以联络娱乐圈朋友们的关系,这是他认为的刷存在感的很重要的场合,至少超过了国际肖邦钢琴比赛本身。国际肖邦钢琴比赛可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钢琴比赛,并有着"钢琴界奥斯卡"之称。李云迪当年是首个问鼎国际肖邦钢琴比赛冠军的中国人,今年与一众钢琴界大咖合作,成为了最年轻的肖邦比赛评委,本来是非常长脸的事情。但李云迪的所作所为,已经让大家看到他正在远离音乐,他跟娱乐明星们称兄道弟,像个小弟一样在微博上拼命艾特王思聪。

音乐给了李云迪一切,他却离音乐越来越远,作为一个智商情商都很高的人,他应该不会意识不到这点。所以说,李云迪到底是享受音乐本身,还是享受音乐带来的成功的感觉,这是判定他是否还有艺术生命力的重要的源头性依据。一个真正热爱艺术的人,他的内心是大无畏的,可以在这个世界中寻找到自己的心灵修炼地,就算要参加一些无法回避的商业活动,也不会遗失自己。但在李云迪身上,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对主流文化的主动迎合,向权贵的紧密靠拢的焦虑,他很渴望频繁被曝光。

在我看来,这种主动的迎合,恰恰说明李云迪非常害怕失去目前所拥有的一切。在这样一个过度商业化的时代中,李云迪搭着古典音乐的便车取得成功,但他却没有能力为古典音乐做出必要的推动,这是其草根原生家庭的底蕴匮乏所决定的。一个失去了艺术生命力的艺术家,沦为一个卖笑的娱乐明星,这是再正常不过的逻辑。因为他的脱颖而出,同那张高颜值的脸带来的好运气同样密不可分。李云迪不是放弃音乐,而是放弃了自己艺术家的身份,放弃了一份尊严和骄傲。

学过艺术的人都知道,这是一条千军万马高淘汰率之路,能集大成者凤毛麟角。很小的时候,大家就要接受最残酷的艺术训练,学画的人手上从来都沾满铅笔屑和水粉颜料,无名指的指甲因为画素描调子而磨平。至于学音乐的,往往是其中最苦逼的一群人,像李云迪这样学钢琴的孩子,小时候经常全天8小时弹琴,实在太苦就把手放进冷水盆中降温。在电影《爆裂鼓手》中,天才内曼热爱打鼓,老师跟他说,你出身一个毫无音乐传统的家庭,你要想成为大家将要付出无比艰苦的努力。内曼练鼓经常鲜血淋漓,要把手放进冰块里冷却,拿出来时水已经染红。这些孩子都太苦了,如果从小没有富裕的家境和夯实的教育做根基,他们一开始就在家长强烈的成功意愿中饱受煎熬。如果没有对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,长大之后很容易自我迷失,报复性索取童年没有享受过的快乐。

真正富裕家庭长大的孩子,他们只要有天赋和好的老师,不但在成才的概率上要高,而且艺术生命力也更持久。他们懂得享受艺术的快乐,富养起来的孩子知道什么是高级的玩意儿,如何留住这种高级。所谓艺术成功终究不是属于穷人的白日梦,他们很容易在名利面前迷失自我。在富裕且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,他们可以很快找到上升的通道,父母的谆谆教诲可以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。他们可能18岁就明白的道理,普通人要81岁都未必能参透,有的道理则消耗了草根阶层太多年光阴,等到顿悟已经垂垂老矣。

如果李云迪的父母很高级,他们不会任由儿子如此堕落,这也是艺术过于商业化的恶果。李云迪今天上演的悲剧,很可能明天就会在郎朗身上出现。后者浮夸的表演风格,已经引发各种诟病和议论。艺术终究还是上层社会的游戏,富足三代才知道艺术的情趣。草根屌丝阶层出来的孩子,眼睛里然容易闪烁着一战成名的渴望,这是艺术的大忌。油画家毛焰说得好,快是艺术的敌人。现在的所谓艺术家们都太快了,快得像博尔特一样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,到头来他们是最没有持久艺术生命力的一群人。

李云迪的遗憾在于,他曾经有一个很好的基础,但却没有孜孜以求意守丹田,最终落得功败垂成名声扫地。弹钢琴和绘画等艺术不同,好就是好,不好就是不好,衡量标准更清晰,更容易进行竞赛。所以我们总能看到各种钢琴比赛,神童们一决高下,他们从小就知道成功的含义。像李云迪这样在各种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草根孩子,比谁都明白如何用情商活着,名利场的那点事情他看得多了。

艺术是一种既传统又顽固的圈子文化,进入其中者只能说为自己提供一种可能,而能否功成名就要看是否能找到上升通道,其中包括自己的才华和别人赋予的口碑。所以说到艺术就必然说到圈,其中不仅有艺术,还包含着权威主义和腐败,你能感受到最直接的等级文化。独立艺术家想成功,在全世界来说都十分艰难,有人统计过美国艺术名校中毕业生的办展率,就会发现师兄弟和同学之间很容易形成良性影响并形成一个小团体,而圈外人则很难进入其中。在《爆裂鼓手》中,内曼宁可同老师彻底决裂重回舞台,也不愿意黯然离去,因为他明白台下坐的都是纽约唱片业的大咖,这是自己出头的最后机会。混艺术圈真的不容易,只有极少数人赢得花环,大部分人混成花圈。

李云迪出道时还言之凿凿说要捍卫古典音乐的荣誉和尊严,这才几年就像个娱乐明星一样烟火气十足,那双通透的眼睛越发浑浊。中国艺术家似乎普遍存在这种问题,比如同样草根出身的方力均和岳敏君等画家,一度也是先锋艺术的旗帜,后来同样不得不断复制自我,因为他们特别害怕失败和被遗忘。在这个雾霾缭绕的世道中,李云迪弹出了草根阶层的悲歌,纵然他这样的天才都避免不了陨落的宿命,很多资质尚不如他者,早就被埋葬在向上爬升的路上,生存就足够将他们打回原形。

声明:所有文章都是本公号原创,如需转载引用,必须在后台申请授权。

微博号:王旭的王

从不重复他人传播的陈词滥调

用犀利的视角解读人性和社会

带你牛逼带你飞的毒舌艺术家

文艺连萌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

「点点赞赏,手留余香」

赞赏

  • 火狐狸971踪
  • 肥仔有鞋
  • hilarybd
  • 3人赞过
3
0
0
评论 0 请文明上网,理性发言

相关文章

  • 5分56秒,弹完咏叹调后,郎朗低下头,左手搓了搓大腿,随即双手又放上斯坦威的黑白键,开始哥德堡(Goldberg)的第一段变奏。这好像是一种仪式,更像是一种敬畏。 观众席上的一位欧洲人,在最后的咏叹调重复时,双手合十,倚靠在前椅背。那是观众的仪式和敬畏。当最后的音符散去之后,卯足了劲喊了一句:Bravo! 翻开历史,
    双马尾少女pku 7 2 0 条评论
  • 近日,著名钢琴家郎朗在微博上宣布了自己的婚讯。 他大方晒出结婚美图并配文:我找到我的爱丽丝啦她是吉娜爱丽丝。 新娘是一名德韩混血姑娘,毕业于汉堡音乐戏剧学院,她从四岁开始学习钢琴,幼时便开始在公共场合进行钢琴独奏演出。她曾创作过多首乐曲,在柏林爱乐大厅举办过三次音乐会。精通德、英、法、韩四门语言,在和郎朗的交往过程中
    w晨妹儿c 11 1 0 条评论
  • 2日,著名钢琴家郎朗突然在微博晒婚纱照,公布了结婚喜讯!九宫格都是他与太太甜蜜合照,郎朗配文向大家介绍老婆叫爱丽丝(GinaAlice)。据悉,女方是24岁德韩混血钢琴家,比郎朗小12岁。 一直以来,郎朗的感情世界都被大家所关注,但他鲜少提及自己的私人生活,如今终于在36岁时完成了人生中的婚姻大事。 两人的婚礼仪式
    控魂者碰 9 1 0 条评论
  • 昨天,郎朗婚后向本报记者 首度讲述了他和妻子的爱情故事。 "郎朗表示,从和妻子第一次见面时,他就意识到,可能会有美妙的事情发生。从4年前开始,女友就已开始跟随自己在世界各地演出。柏林是自己的福地,他在这里收获了音乐成就,也收获了爱情。 6月2日下午6点02分,享誉国际的钢琴家郎朗更新了微博,晒出幸福的九宫格。写道:我
    市村错翼 7 2 0 条评论
  • 钢琴家郎朗近期上了很多综艺节目,《妻子的浪漫旅行》《青春环游记2》《明日之子乐团季》--或常驻,或飞行,或携妻子吉娜一起,出镜率堪称顶流,他是铁了心要进娱乐圈了吗? 虽然一直与圈内艺人有不少合作,但郎朗无疑首先是钢琴家。近日,现身广州的郎朗接受南方都市报的独家专访,对于频繁上综艺这些疑问,他说自己上综艺的原因很简单,就
    Yuk1zzZ 5 2 0 条评论
  • 告别不愿承认的不愉快过往恋情,37岁的郎朗开开心心的迎娶了24岁的漂亮妻子。 他在微博开心宣布了自己结婚的喜讯。 新娘GinaAlice的条件从履历表看非常优越,是一个让其父母非常满意的超级优质白富美。 事业方面,她也是个钢琴家,毕业于汉堡音乐戏剧学院,4岁学琴8岁演出,还有创作才华,在柏林爱乐大厅以及中国很多城市
    cxklllll 26 3 0 条评论
  •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Vista看天下(vistaweek) 这几天,郎朗教人弹钢琴的视频又火了。 继上次"咣咣咣脑袋砸掉"的狂野教学之后,这位叠字教学大师又发明了"得得得得得得"的钢琴教学法。 在示范教学中,郎朗的身体随着弹奏不停高频率地前后晃动,辅之以"灵魂甩头",嘴里还跟着旋律不断哼唧。 弹到兴起时,他还起身摆起了
    所谓伊人红妆彦 6 3 0 条评论
  • 最近郎朗跟周杰伦学钢琴的视频在微博上火了。看完俩人跟演小品似的一唱一和,大家都很期待,郎朗什么时候会教周杰伦唱歌。 周杰伦教郎朗弹钢琴 其实,郎朗拜过很多位钢琴老师学艺,他们有的是古典音乐界的大师。在本刊2019年第11期封面《郎朗:天才的冒险》中,郎朗拜师记是其中内容之一。以下内容为文章节选。 对郎朗来说,跟钢琴家、
    海岛南3 9 3 0 条评论
  • 昨日,有来自韩国媒体的消息称,在韩国举行钢琴巡演的中国著名钢琴师李云迪,在10月30日于首尔举行的一场音乐会上,发生了"严重的错误",居然"忘谱"了。这家韩国媒体还"绘声绘色"地表述称:1、李云迪犯错后"当即就丢下与之合作的悉尼交响乐团,没有谢幕就离场了",2、"他还将错误都归咎给了悉尼交响乐团的指挥",3、"大量的观
    windy修瑶岑 8 3 0 条评论
  • 作为一个附庸风雅的人,我一直对西方文化情有独钟,我喜欢俄罗斯的普希金、果戈理、莱蒙托夫、屠格涅夫、陀思妥耶夫斯基、涅克拉索夫、车尔尼雪夫斯基、托尔斯泰、契诃夫、高尔基、肖洛霍夫、柴可夫斯基、里姆斯基-科萨科夫、拉赫玛尼诺夫、列宾等大师。法国的拉伯雷、拉封丹、莫里哀、司汤达、巴尔扎克、雨果、大仲马、小仲马、莫泊桑、罗曼
    书宜人是我 7 3 0 条评论